閱讀心得: 太陽能產業從歐洲啟蒙發展,到現在衍生到亞洲地區,可見節能減碳趨勢不可檔,再加上各政府組織對於再生能源的補助,大大提升了消費者安裝的意願,進而提升了產業界的熱度,近來薄膜型太陽能板日趨流行,很多大廠都紛紛投入研究,未來會是個趨勢。而台灣也有著墨,不過重直整合方面,還需多多努力,方可與國際大廠一叫究竟。
|
@@@@@@@@@@@@@@@@@@@@@@@@@@@@@@@@@@@@@@@@@@@@@@@@
資料來源:
http://www.mem.com.tw/article_content.asp?sn=0903020015
2009/3 蕭如涵
再生能源議題並未隨著景氣衰退而退燒,太陽光電發展從成熟的歐洲國家逐漸轉到北美、亞洲等地區,各國政府不但祭出補助策略,廠商也積極透過技術創新、策略聯盟、垂直整合方式搶先卡位,爭食此波綠色產業市場大餅。 |
 |
 |
圖2 宇通光能執行長蔡進耀表示, IBM最近公布的未來五大值得關注的技術,薄膜技術居龍頭,意味太陽光電產業的後勢看漲,不失爲台灣廠商的一大商機。 |
儘管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產業景氣低迷,但再生能源產業始終受到各國政府關注,並成為重點發展產業。該產業所具備的長遠性促使相關廠商積極耕耘此市場,而從全球光電的產值預測、市場規模及各國政策投入的狀況,可嗅出太陽光電所帶來的綠色商機。 北美/亞洲太陽光電產業嶄露頭角
觀察全球光電產值,2008年全球太陽光電產值達124億美元(圖1),預估2009年將維持2008年水準,宇通光能執行長蔡進耀(圖2)解釋,這與西班牙補助措施的重大變動相關,西班牙政府原先設定2010年完成太陽光電累計安裝量目標,卻於2008年提前達成,因此西班牙新年度補助措施,除了減少電力回購的補助額度外,且設定補助上限為500MWp,以減緩太陽光電的安裝速度,這也導致2009年太陽光電產值將不會明顯增長。而以技術來看,結晶矽技術略為衰退,薄膜技術產品於2009年可提高到15%,顯示薄膜與其他技術成長,將急起直追主流的結晶矽技術。
 |
資料來源:PIDA(02/2009)
圖1 全球太陽光電產值
|
 |
圖3 光電科技協會產業組專案經理陳婉如指出,針對太陽光電產業全球應用,系統規模逐漸走向大型化以及聚光型(CPV)的技術,特別是10~100MW的應用市場較具優勢。 |
光電科技協會產業組專案經理陳婉如(圖3)指出,歐洲仍為太陽光電產業主要應用市場,2008年需求總量約2,700MW,由於歐洲發展太陽光電產業起步早,現今成長空間有限,2007~2008年市場占有率略有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北美(尤其是美國)與亞洲(日本、印度、南韓、中國大陸)市場,成長力道值得關注。隨著技術進步,廠商除致力提升每瓦效率,降低每瓦價格,也持續改善應用產品的每瓦重量、可靠性、外觀,希望除了屋頂面積的太陽能應用外,同時擴充發展為大面積應用。
因應產業發展 廠商藉垂直整合提升競爭優勢
陳婉如指出,歐洲太陽光電發展快速的德國主要仍以矽晶技術為主,但投入薄膜技術的廠商也不在少數,而從上游材料廠商到下游的應用開發計畫廠商,呈現多元發展趨勢,這也造就該國廠商垂直整合的商業特點。而在系統廠商發展上,由於國家扶植計畫使市場逐漸轉往南歐國家發展,藉由購併相關企業,逐漸走向國際化。
 |
圖4 和鑫光電太陽能事業處總經理胡紹德提到,目前交易條件對模組廠是項挑戰,衝擊台灣廠商風險管控,需逐步調整以穩住市場地位。 |
而垂直整合策略不只於出現於德國產業界,美國中下游系統廠商的規模也逐步從區域性擴大為全國性,相關設備廠商也隨著全球製造產業發展,進而跨領域投入太陽光電產業。如美國United Solar不但發展可撓式非晶矽薄膜技術,更與系統廠商搭配。而美國廠商在CIGS方面於可撓式的基板有較多突破,雖然還沒有量產,但是在應用及技術上積極與系統廠商合作,可一邊測試市場接受度,一邊進行研發,希望可以從消費性電子(CE)應用擴張到戶外發電與建築整合上。而近期令人關注的美國市場,由於針對再生能源投入的1,500億美元資金,可創造三十三萬的工作機會,使美國市場被眾人看好。不過,和鑫光電太陽能事業處總經理胡紹德(圖4)認為,該國政府現階段以拯救金融業為首要,短期內太陽光電市場因此不會有所起色。他指出,若1,500億美元發揮真正功效,也許還得等待八個月至一年的時間。
垂直整合的企業經營方式,不只體現於歐美市場,跨領域產業經營太陽光電市場似乎也成為一股趨勢,這更突顯了該產業的前瞻性。觀察亞洲太陽光電市場,日本除了原本專業廠商投入,還包含夏普(Sharp)及三洋(Sanyo),兩者近期都在矽薄膜技術上投注心力,此為日本產業較大的發展變化。以材料廠商來說,更能發現電子、電機類的廠商跨領域經營的芳蹤。未來,日本若進一步整合相關廠商,更有利於降低成本,成為該國的競爭優勢。
此外,日本大力投入矽薄膜技術,專注提升實驗室轉換效率,雖然受到台灣、中國大陸,或是南韓、印度等後起之秀瓜分其電池(Cell)與模組市占,但在上游矽材料的產能卻呈現成長,日本矽薄膜技術與次世代的太陽電池廠商仍保有技術領先優勢。日本系統業者強調,未來將走出日本內需市場,以高品質路線為訴求,前進南韓、南歐等新興市場。而觀察躍居新秀地位的韓國,陳婉如則指出,韓國大企業擴大投入太陽能製造產業,加強投資生產太陽能產業上游矽材料,希望運用韓國企業在液晶顯示(LCD)領域累積的技術,進軍薄膜太陽電池製造及設備事業,在在顯示韓國試圖立足次世代太陽電池市場的決心。
大陸太陽光電市場集中四川地區
亞洲市場中除了日、韓地區的發展頗受矚目,中國大陸也是不可忽視的區域。聯相光電總經理王修銘認為,中國大陸具備高度潛力,而其關鍵也在於再生能源法案,若再配合大陸政府的高度執行力,其市場動能不容小覷。
2006~2007年中國大陸太陽光電年度產量突破1,000MW,模組為主要產值貢獻來源,目前該國在結晶矽電池約有二十家主要製造商,矽薄膜電池第一代生產廠商規模較小,產能約為1M~5MW,2007~2008年則有些新廠商以購買國外解決方案的方式投入此領域,產能約25M~50MW,推測這些新興公司將成為太陽電池產業的明日之星。
陳婉如分析,中國大陸主要著重電池到模組的產業鏈,廠商幾乎都是同步進行此兩階段。由於電池與模組的快速成長,使得中國大陸多晶矽計畫高達約五十個,且持續增加中,投資資金合計超過人民幣500億元。中國大陸上游生產投資集中在四川,其中成都、樂山、梅山為分布最密集地區,其次是江蘇與河南。 四川因為資源豐富及過去老廠商的技術與人才集中於此,因而發展出產業聚落。再加上2007年中國多晶矽主要生產企業為四川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四川新光矽業、河南洛陽中矽與江蘇中能,年產量約825公噸,2008年加入生產的有四川永祥、江蘇順大與江西PV Silicon,江西Polysilicon等,年產量合計約2,000公頓,四川省顯然成為了太陽能光電的產業基地。
台灣廠商仍須突破種種產業發展困境
而在台灣太陽光電產業的發展上,雖然再生能源條例遲遲無法定案,但就2008年全球矽晶片型電池與薄膜電池產的產能規畫而言,台灣年產能超過2,000MW,位居全球第四名(圖5);2008年產值達新台幣1,600億首度破千億,預測2009年將達新台幣1,300億元,足見台灣在此領域的競爭潛力。陳婉如表示,2008年台灣光電產業投資金額達新台幣57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上游的材料投資比重首度高於電池比重,主要因為多晶矽技術有多個投資計畫進行,預估投資金額達新台幣2,200億元左右。她進一步解釋,台灣單就結晶矽太陽電池與模組來看,產值占全球第三大,產量為第四,台灣產業鏈不同於國外廠商原廠材料到系統端一手包辦的一條龍經營方式,台灣廠商善於透過策略聯盟方式,趁機達到垂直整合效果(圖6)。
 |
資料來源:PIDA(08/2008)
圖5 2006~2007年全球矽晶型/薄膜電池產能規劃圖 |
 |
資料來源:各公司/PIDA整理 (05/2008)
圖6 台灣太陽光電相關廠商垂直整合示意圖 |
此外,台灣相關廠商陸續朝科學園區集中生產,意味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將會逐步完善,也將形成另一特色,除了上中游產業的快速發展,陳婉如強調,依據未來應用市場藍圖來看,以往台灣內需市場需求量可能只有0.5M~1MW,將來甚至可達到10MW的需求量。蔡進耀認為,台灣若通過再生能源相關補助,估計花費新台幣80億元投入,就能創造約1,000億元的投資,不但可以樹立太陽能產業新里程碑,更不失為帶領台灣走出失業與不景氣的好方法。
以聯相光電投入薄膜技術為例,該公司2008年5月開始量產,其良率接近99%,王修銘認為台灣可以做到產品使用25年的保證,品質優勢足以超過大陸與其他國家,而這也是台灣人的機會,待再生能源條例通過,更利於國內業者發展。 儘管太陽光電產業前景一片光明,但預估2009年台灣市場不如2008年呈現的亮眼成績,由於晶片型技術成熟,2009年台灣太陽光電各廠不進則退,面對產品低價化壓力,必須在衝刺產量成長率與利潤率間取得平衡;另外,薄膜型的技術從矽晶技術延伸為CIGS技術,值得產業關注。
事實上,台灣跨入此產業不過1、2年光景,陳婉如表示,台灣的機會在於開拓新技術及新市場,才得以在太陽能光電市場上,從大廠代工提升到以技術連結品牌,且可跨足建築整合與電廠設計建造。在技術方面,為避免台灣過度依賴統包(Turnkey)設備,因此須提高自製能力,將市場定位以更高性價比為訴求,以更多產學資源的合作,發展高轉換效率的差異化產品。
在台灣所面臨的產業威脅方面,陳婉如強調,若台灣太陽光電市場近期朝向園區集中生產的趨勢為產業一大優勢,大陸重點發展省份是否將吸引台灣廠商前往投資,進而侵蝕台灣本地發展實力,值得思考。此外,台灣將市場重心過度集中於歐美,應加速開發新興市場,分散經營風險。
而對於剛起步投身此產業的台灣來說,除了政府補助占有重要角色外,經濟導向與民眾對太陽光電的認知為兩大發展重點。干布太陽能董事執行長林江財提到,該市場一定要靠經濟導向達到經濟規模,才能擁有成本具備競爭力,另一方面,民眾對於環保的意識與太陽光電的認知觀念須再加強,才能讓台灣在此前瞻產業上長久發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